<th id="ye5pp"><video id="ye5pp"></video></th>

<label id="ye5pp"><address id="ye5pp"></address></label>

<th id="ye5pp"></th>
    1. <th id="ye5pp"></th>
      歡迎訪問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網站!
      今天是:
      技術推廣
      技術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茶園黑刺粉虱的識別與綠色防控措施
      來源:茶葉所 作者:龍亞芹 發布時間:2021-10-28

      茶園黑刺粉虱的識別與綠色防控措施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西雙版納綜合試驗站

      一、黑刺粉虱的發生為害情況

      黑刺粉虱食性雜,成蟲在茶叢頂部嫩葉背吸汁為害,該蟲喜郁閉蔭濕。卵產于老葉背面,若蟲聚集葉背面固定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誘發煤煙病,被害枝葉發黑,阻礙光合作用,影響茶芽萌發,嚴重時導致大量落葉,致使樹勢衰弱,甚至枝葉枯竭。其殘留在葉背的蛹殼稱為各種螨類的安全越冬場所。黑刺粉虱年發生4代,以高齡若蟲及蛹在茶樹葉背越冬,各代若蟲發生期分別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近年來,在昌寧、鳳慶、廣南等茶園內大面積爆發為害,受害面積上百余畝,一年有兩個明顯的成蟲高峰期,即7月中旬下旬,9月中下旬。蟲口分布以茶叢中下部為多,上部較少。



      茶園為害狀葉片受害狀


      二、黑刺粉虱形態識別

      卵:卵新月形,長0.20.3 mm,基部鈍圓,具1小柄,直立附著在葉上,初乳白后變淡黃,孵化前灰黑色。

      黑刺粉虱卵

      若蟲:初孵幼蟲常橢圓形,長約0.3mm,具觸角與足,體黃綠色,后漸變為黑色,周緣出現白色細蠟圈,背面出現2條白色蠟線,后期背側面長出刺突。2齡若蟲觸角和胸足開始退化。1齡若蟲背側具6對刺,210對,314對。老熟若蟲體長約0.7mm。




      黑刺粉虱若蟲

      蛹:橢圓形,初期乳黃,透明,后漸變黑色。蛹殼黑色有光澤,長0.71mm,周緣白色蠟圈明顯,殼邊鋸齒狀,背面顯著隆起,胸部具9對長刺,腹部有10對長刺,兩側邊緣雌蛹殼有刺11對,雄蛹殼有刺10對。

      黑刺粉虱蛹

      成蟲:體長0.9-1.3mm,蟲體橙黃色,體表覆有粉狀蠟質物。復眼腎形紅色,前翅紫褐色,周緣有7個白斑;后翅淡紫褐色,無斑紋。



      黑刺粉虱成蟲

      三、黑刺粉虱綠色防控措施

      1.農業防治

      1)加強管理、春茶采摘結束后合理修剪,使通風透光良好,可減輕發生與為害。

      2)冬季深修剪10-15cm,剪除病蟲枝條,破壞越冬場所,降低春茶為害程度。

      2.理化誘控

      黑刺粉虱趨黃性強,成蟲羽化高峰期前使用黑刺粉虱性信息素,配合黃板使用,每畝懸掛25-40張,具體用量根據茶園內蟲口發生量而定



      懸掛黃板72小時誘殺成蟲效果

               3. 生物防控

      1)保護利用自然天敵

      茶園內寄生蜂、蜘蛛等應加以保護利用。

      蜘蛛捕殺黑刺粉虱

      2)噴施礦物源農藥

      初孵化若蟲期,噴施99%綠穎礦物油。

      4. 應急性化學防控

      茶園內蟲口基數大時,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噴施15%唑蟲酰胺1000倍液,加入99%綠穎礦物油30ml;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100/升吡丙醚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施葉片正反面和枝條,重點噴施中下部葉片和枝條。

      防治效果




      推薦的化學藥劑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h ynscks@bn.yn.cninfo.net
      制作維護: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網絡信息中心主 管: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掃一掃,加關注
      Copyright ? 2015 HLcis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10200352號-3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