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德宏州茶葉技術推廣站,臨滄市茶科所
主要完成人員:王海思,杜煊,王朝紀,李光濤,朱鳳銘,王平盛,張俊,田易萍,徐丕忠,張惠,包云秀,黃玫,楊興榮,劉德和,李冬,梁名志,汪云剛,王東,李崇興
獲獎情況:2009年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成果簡介:長葉白毫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為解決云南茶園普遍存在良種普及率低、綜合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支撐下,開展茶樹品種選育與應用研究,采用集團選擇法,經兩次有性和兩次無性選育出的云南省茶樹良種。長葉白毫芽葉長大,茸毛特多,產量較高,平均畝產鮮葉611.86公斤。適制紅茶、綠茶、普洱茶及高檔名茶,高抗茶餅病和茶云紋葉枯病。長葉白毫的選育與推廣工作長達數十年之久,對促進云南茶樹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及名優茶生產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選用長葉白毫嫩梢為原料,成功研發了三個國家、省部名優新產品。“云海白毫”1986年被國家商業部評為國家級名茶;“云海銀梭”2001年云南省首屆春茶交易會名優茶評比銀獎;“版納銀峰”1998年獲首屆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中華文化名茶”榮譽獎,質優價高(2009年平均售價600.00元/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可觀,充分體現了良種優勢。并以長葉白毫、福鼎大白茶為育種親本,采用人工雜交方法,選育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制名優綠茶省級良種--佛香3號、佛香5號(原佛香33號),培育出50多份品系(材料)。佛香3號與佛香5號在西雙版納、臨滄、保山、普洱等州(市)示范推廣種植面積10000畝左右,茶園每畝年產值在6000元以上,社會、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