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梁名志
命名(認定)時間:2012年9月11日
命名(認定)的方向與任務:依托云南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圍繞云南茶產業技術升級和效益提升對于優質專用大葉茶新品種以及中低產茶園改造的技術需求,構建種質資源評價、專用新品種選育、良種豐產栽培、中低產茶園改造工程技術研發平臺和技術服務體系,形成相應研發和試驗條件及人才創新團隊,重點開展茶樹種質收集、保存與創新,優質普洱茶、紅茶良種及特異品種選育,茶樹良種豐產栽培技術集成,配套生產技術示范及其標準化體系等關鍵技術研究,為茶產品生產企業和廣大茶農提供技術服務,成為云南省茶產業向國際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近期目標:初步形成大葉種茶種質創新與中低產茶園改造工程技術研究的設施設備條件,搭建起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完成新品種選育、登記3-5個;示范推廣良種豐產栽培技術、中低產茶園改造技術60萬畝。
中長期目標:成為國內一流的茶樹種質保存與創新、特色良種選育、大葉種茶樹栽培技術研究、推廣和服務平臺,成為國內國際合作交流的窗口和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和凝聚的基地。
創新團隊建設情況:中心下設綜合科、成果轉化科、茶樹種質資源研究室、茶樹品種研究室和茶樹栽培研究室五個部門,現有團隊成員63人。其中正高職8人,副高27人;博士3人,碩士15人;省級創新人才2人,省級創新人才培養對象2人,云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1人,云南省茶葉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擁有一支較高水平的茶葉研發科技隊伍。
簡介:
云南省茶樹種質資源創新與配套栽培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獲云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準。近3年來,投入經費達4000萬元,著力提升平臺條件和團隊能力,新增設備100余臺(套),研發場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設備原值2000萬元。圍繞云南茶產業健康發展對科技的需求,結合云南豐富珍貴的茶樹種質資源優勢和生態特色,充分發揮云南豐富珍貴的茶樹種質資源優勢,全面系統的開展大葉茶樹種質資源保存研究和創新利用、茶樹遺傳改良、茶樹綠色高效栽培與病蟲害防控3個研究方向的重點研究內容,構建茶樹種質資源研究和遺傳育種研究平臺,建立茶樹主要病蟲害預警監測及防控技術體系,以科技創新支撐云南茶產業健康發展。近3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平臺合作項目等27項,到位研發經費超過1300萬元。通過平臺建設和承擔項目,培育1個創新團隊;建設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培養4個省級創新人才、1名云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1名云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副高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8人;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項;與企業簽訂技術合同630萬元。通過攻克低產茶園嫁接關鍵技術、推廣茶園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機采茶鮮葉等10余項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推廣面積67.62萬畝,帶動農戶和企業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有力地促進了云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